覺得自己對TPACK的認知有再清楚一些,但還是要繼續學習
其實我並沒有想要在校內分享TPACK,因為觀察之下用數位融入教學的還是不多
講述這個名詞有點言之過早,好像在對小學生說大學的課程一樣
但是因為主任拜託我講iPad的課堂app做課程管理,不要讓學生利用平板做課程以外的東西
內心OS是老師自己在研習時都會利用時間拿起手機滑幾下了,各何況是學生
比起來還不如讓同仁們知道一下什麼是TPACK,跟工作坊一樣,課程夠紮實怎麼有空做其他的事
還抓不定主意時,剛好我痿痿腐城教育局不知哪來的自信,還是我誤會了什麼
叫資訊組長研習三小時,內容是 Canva 跟 Curipod,認為用AI協助老師教學,減少備課時間跟壓力
更神奇的是課程結束後資訊組長們就會變成TPACK的講師耶哇賽
回校分享兩小時全府城老師們就會應用TPACK了 WoW
記得務必成果送件,這樣局裡就有成果給教育部了
想想這樣我講完課堂app再來講TPACK,呼籲老師們重視學科本質的課程設計
再搭配班級經營的課程管理,這樣流程其實很不賴
過程中我使用了Hiteach,透過各科會考考題告訴老師,數位融入教學可從評量下手
而且會考題其實不好寫,過程中也發現同仁真的只對自己本科在行
對,我其實也告訴牠,考題趨勢在變,學科素養越來越明顯,不是壓迫式就有用
還偷渡了武嶺那一題,牠不想我們做的事情變成了素養試題
蠻開心最後在開放問答「數位融入教學最大的好處」看到同仁有抓到我想表達的
最後才回到TPACK,利用政忠老師的平易近人解釋,讓同仁理解
生生有平板,和一套方便蒐集資訊的軟體是基本條件,
專業的課程與評量設計才是背後的靈魂要素
專業的課程與評量設計才是背後的靈魂要素
這樣算是有「以終為始」的宣導設計嗎XD
還有最後想在心裡沒有說出來的那些話語,上位者講話可以不用這麼酸
其實不只是體育老師無法來上英語課,任何老師都無法;
反之亦然,也沒有老師可以去上另外一門非自己本科科目
為什麼??因為學科本質
科技能輔助的是,網路上很多教學影片,可以補一些CK,代課一兩節還可以
如果是整學期配課,還是得看老師對這門科目的理解以及課綱所要傳達的
如果還是用來上本科或是讓學生自修念考科,其實是犧牲學生的權利
所以又回到課程設計,所以我使用科技教學就會在備課,所以我領綱看了一遍又一遍
但是還好有忍住沒有講這些,等等畫錯重點被嘴
我好像很行其實學生也沒考多好、還是在影射誰之類的
分享的故事背後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次又一次的修正才有的經驗談
不過簡報已經做了,最後還是投影了兩本書,期待未來的某天
校內群英會也可以有讀書會,有緣人可以利用一下午坐下來對話精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